
400-123-4567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的语法比较
陶叶
摘要:“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年)倡导说,应以“形式方式使用”的统一方式教授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知识。作为英语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教科书具有强大的研究价值。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试图比较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发现前者的语法呈现部分含义维度的比例略低,但是三维维度的语法实践部分相对平衡。后者的语法呈现部分是三维维度的一部分相对平衡,但缺乏意义维度的实践部分。这两本教科书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老师需要灵活地使用它们并合理地完善它们。
关键词:三维语法理论;教科书分析;语法教学
1。简介
作为课程的六个要素之一和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如何有效教授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些学生的死记硬背记忆不佳。交流时,他们学到的语法知识不能根据实际上下文适当使用。 “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年)(以下名称为“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语法知识应以统一的“形式 - 平均使用”的方式教授。学习语法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使用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上下文中的含义。在展示语法知识和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围绕语法点的表达形式,基本含义和务实功能设计课堂活动。他们应该在特定的环境中考虑语法,并包括诸如说话对象,时间和空间位置,语言目的等的因素,以培养真正的语法能力。
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教科书显示了语法点以及如何组织语法练习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是一本教科书,改编自1999年上海小学和中学课程教科书改革委员会的原始牛津英语教科书。它在上海一直很受欢迎。 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课程标准”。尽管2003年的“一般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规定了三维语法,但“新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三维语法教学的更具体要求在话语中(Wu Zhenzhen,2019年)。由于出版了“牛津英语(上海版)”,它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语法教学的当前要求。 2020年,新推出的高中“英语”教科书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标准编写。理论上在其内容中反映在其内容中的概念和方法更接近“新课程标准”的期望和要求。因此,这项研究选择了两本代表不同时代的教科书,包括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和高中“英语”,这些文章的重点是语法部分,并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试图测试新教科书的设计和“新教学”的需求以及“新教学”是否符合“新教学”的需求。时代。基于这种情况,作者确定了这项研究的研究问题:
1。在语法教学部分中,第一卷的“牛津英语(上海版)”的三维语法表现如何?
2。在语法教学部分中,先前教育版的第一卷的三维语法表现如何?
3。两本教科书中的哪一个更符合语法知识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理论基础
拉尔森·弗里曼(Larsen Freeman)在她的《语言教学 - 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中的书中提到,交流中的语言应涉及三个维度,即形式,含义和务实。表格是指各种可见或可听见的语言单元的语言形式,例如发音,写作符号,句法结构等,即语音,传说,符号学,符号学,形态和句法的研究内容。含义是指与上下文分开的话语的含义,并且是词典中可以找到的含义,即语义研究的内容。用法不是指语言编码的含义,而是使用语言时的人们的意图,而是务实研究的内容。在研究任何语言单元时,我们必须努力从三个维度理解它们:形式,含义和用法(Larsen Freeman,2003年,引用了Dong Qi,2007年)。
从语法教学的历史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语法教学仅着眼于语法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这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地使用他们的学习结果,或者他们的表达不完整且与语法不兼容(Zhu Zhiyi,2016年)。拉尔森·弗里曼(Larson Freeman)的三维语法理论的提议似乎将新鲜的血液注入语法教学中,改变了语法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形式上并忽略含义和用法的情况。许多学者还从她的三维语法模型中学到了学习语法教学,并且有许多出色的成就。例如,林索兰(Lin Xiaolan)(2006)总结了基于拉尔森·弗里曼(Larson Freeman)撰写的一系列书籍中的语法演示和语法练习中的形式,含义和用法的示例的特征。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表2.1。
这项研究将借鉴该表,以阐明三维维度的各个类别和主要特征,以帮助判断教科书中三维语法的表现。
3。研究与设计
(i)研究对象
这项研究选择了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和高中“英语”的语法演示和语法练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教科书的三维语法是否涵盖了全面和平衡的分布,以及在其语法片段的演讲和实践阶段的差异。为了促进比较和分析,本研究选择了两本教科书的第一卷。
这两个教科书都有单独的语法部分。 “牛津英语(上海版)”的第一卷分为三个模块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语法上的点,即时态审查,句子组件分析,被动语态,时间副词子句以及引起副词子句,模态动词和关系条款。以前的教育版的第一卷中的“英语”的第一卷具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上下文,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语法点,即当下和未来的被动语态以及两个关系条款。此外,本书的末尾还有语法参考,该参考详细解释了本书中涉及的语法点供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两本书的语法部分是按照“语法演示格拉玛练习”顺序进行的,这与研究教科书的语法内容的文献分析对象一致。因此,本研究还将使用语法表现和语法练习作为分析对象。
(ii)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
本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这两本教科书是使用拉尔森·弗里曼(Larson Freeman)的三维语法理论分析的,以及林索兰(Lin Xiaolan(2006))总结的六个特征,希望探讨两本教科书的成就,以激发“ form-meanting use-使用”语法知识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法知识。尽管使用三维语法理论进行了许多有关教科书语法分析的相关研究,但其中大多数仅显示结果并忽略了分析程序的讨论。除了分析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中三维“表单摩尔语言”的比例外,这项研究对于展示作者的分析过程更为重要,这增强了讨论的完整性并使数据可靠可靠和可靠。
4。分析两本教科书的语法部分的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作者对这两本教科书的分析如下:
(i)第一卷的“牛津英语(上海版)”的三维语法分析
“牛津英语(上海版)的语法部分”相对清晰,通常解释了一个或两个小的语法点,每个语法点由语法演示 +语法练习组成。
1。分析程序
为了分析“牛津英语(上海版)”的第一卷,本文将以第一个单元语法部分A部分的语法介绍为示例,以显示作者的分析过程。
该部分使用表来显示人们在当前,现在和未来中经常谈论的内容,以及哪些具体的示例句子是什么样的。作者首先按句子分析语法演示内容句子,重点介绍表的标题行,并将这些语法演示内容与表2.1中列出的三维维度的各个类别区域和主要特征进行比较,以确定语法内容属于哪些维度。例如,表列出了:“简单的未来时态:谈论预测”,其中介绍了可用于谈论将来将来不会发生的事件的功能。这是对表达的通信目的和务实功能的解释,并反映了“用法”维度。例如,在示例句子中以粗体显示了一些结构,这是形式特征的亮点,显然反映了“形式”维度。在“注释”部分中,教科书介绍了一些通常仅使用当前时间但不使用当前时间的单词,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事实:这些单词在使用时以动词的形式出现,这也是“形式”维度的增强。
2。显示三维比例结果
以下显示了关于“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卷语法演示部分的三维比例的统计数据:
表4.1.2.1表明,“牛津英语(上海版)”的第一卷的语法表现反映了三个维度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并且通常着重于正式解释。相关形式的表现高达100%,其次是使用,占70%,最低含义为50%。关于正式维度,每个语法点都将集中在演示上。在教科书中,它主要反映在大胆的字符中以显示语法特征,解释元语言中的语法点,清楚地指出了在某种语法结构之前和之后应匹配的形式。等等。这是因为这只是因为学生只是在学习语言方面的新语言形式,而观察语言形式是学习语法知识的第一个级别,因此它们在不存在的语法上是可以构成的。用法维度通常以使用语言来解释语法的场合或交流目的表现出来,并且在教科书中也占据了很大的内容,这反映了教科书也非常重视务实的使用。含义维度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在解释了语法点的用法之后,其含义已经很明显,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是因为教科书主要以示例句子的形式显示语法点。学生在阅读示例句子后立即可以通过上下文轻松理解语法结构的含义,而教科书不需要说话而无法解释。
另外,这三个维度的比例也受不同类型的知识点的影响。例如,第一个单元主要是回顾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时态。学生已经很清楚使用现在和过去的时间意味着什么。课程标准曾经提到:“高中时的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巩固并适当地应用在更丰富的背景下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中学习的语法知识。
以下显示了关于语法练习的三维比例的统计数据,这是“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卷的一部分:
表4.1.2.2表明,语法练习中第一卷的“牛津英语(上海版)”的一部分的三维比例相对平衡,但是“含义”维度的比例略高。语法实践的含义维度的状态被提及最高,占45%,正式维度的比例为30%,使用率为25%。与形式相关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在语法演示中对语法形式的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参与练习中的形式维度。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能力尚未达到高水平,许多类型的问题类型类型类似于语法练习中的连词和单词选择的能力被指导着专注于句子含义的表达,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是否理解语法上的含义,并且没有提出太多要求使用的要求;即使是用法维度的练习也主要反映在情境对话的形式中,也没有进行更多的正式更改,从而减少了练习的困难。
(ii)先前教育版的英语版本的第一卷的三维语法分析
以前的教育版中“英语”的语法部分也由语法演示 +语法练习组成,但是每个语法点在书的附录中都有语法参考,这等同于更详细的语法演示。因此,当作者分析时,他将将语法参考纳入语法演示部分。此外,与“牛津英语(上海版)”中直接存在的语法点不同,上一版中的“英语”的语法点在话语中呈现。文本之后,将会有一些问题,填空等。指导学生注意语法点的形式和含义。作为语法练习的第一个问题,由于这部分是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作者将其分类为语法介绍链接,并从第二个问题开始为语法实践链接。
1。分析程序
为了分析以前的“英语”教育版的第一卷,本文将以第一个单元中的语法练习为例,作为展示作者分析过程的示例。
该部分允许学生利用当前渐进式时间的被动语态写出社区中最近的三个事件,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询问他们写的信息并与整个班级分享。作者首先分析了锻炼问题的说明,比较了表2.1中列出的三维维度的各个类别和主要特征,并考虑了该问题的形式,含义和使用的哪个维度。例如,这部分练习中提到的教学语言:“您可以使用下面的示例来帮助您:'正在建造新的桥梁。'“这是一个相对明显的“练习给出了一个示例并要求学生模仿”,因此可以判断练习涉及正式维度。其次,作者需要继续分析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运动的特征。例如,学生需要在老师设定的真实情况下做事或解决问题,这是使用维度的特征。练习的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描述社区中发生的三件事,与同学建立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这相当于设定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在与小组成员共享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当前的被动语态中完成实际任务 - 向他人描述事件,跨越信息差异以实现沟通目的,因此练习还涉及使用维度。
2。显示三维比例结果
以下显示了先前教育版的“英语”的第一卷的语法演示部分的三维比例统计数据:
从表4.2.2.1可以看出,以前的教育版中“英语”的语法呈现相对全面,是语法的形式,含义还是用法,它努力介绍所有语法链接。这四个单元与形式维度和含义维度有关,占100%。使用维度不仅参与了当前进度的第一个单元的被动语态,占75%。这种全面情况的原因是,上海教育版中“英语”的语法演示部分将占用比“牛津英语(上海版”)中更多的空间。附录中的语法参考使用大量的语言来解释语法点的结构特征,还将引入与上下文和务实环境分开的语法点的内容。然后,教科书还将展示一个话语,并且本单元中学到的语言点自然集成到其中。话语之后的问题和填充的问题还将指导学生注意形式,用法等。此外,每个单元的语法表现几乎相同,因此获得了上表中介绍的情况。
以下显示了语法练习的三维比例统计数据是先前教育版“英语”的第一卷的一部分:
从表4.2.2.2可以看出,先前“英语”教育版的第一卷中的三维维度的分布显示了“两极分化”。形式维度和用法维度均为100%,但含义维度为0%。由于以前的“英语”教育版中的语法练习相对单身,因此每个单元中的语法练习是一种非选项的填充填充,专注于语法点的形式,并且对话练习着重于语法点的实际使用,形式的比例和用法的比例是100%和含义。尽管语法呈现链接具有语法意义的解释,但练习中含义的维度却缺少,这不利于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语法表达的含义。还可以看出,尽管以前的“英语”教育版的语法呈现不仅仅是“牛津英语(上海版)”,但语法实践中的问题数量远远落后,只有两个问题。学生可以立即从第一个问题的培训形式过渡到能够正确地并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意识到他们的沟通需求吗?
V.结论和灵感
这项研究使用了第一卷的“牛津英语(上海版)”的语法呈现的统计分析以及上层教育版中“英语”的第一卷,以及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的语法实践部分,并获得了上面的比例数据。根据这两个数据,作者得出以下结论和灵感:
(i)结论
首先,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牛津英语(上海版)的第一卷”在语法呈现中不够平衡,含义维度占低比例,但总的来说。语法练习三维部分中具有均匀分布的含义维度补偿了演示链接中的含义维度。上一本教科书中“英语”的第一卷都在语法演示中涵盖,并且所有三个维度都涉及很大的数量,这可以确保学生在输入语法知识时从多个角度理解语法点;但是,在语法实践中,三维情况非常不平衡,基本上是专注于形式和用法,没有运动清楚地涉及含义维度。
通常,两组教科书涉及语法演示中语法的三个维度。尽管某些维度可能有些不平衡,但它们通常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形式摩擦使用”的统一教学。特别是,在上一本教科书中,“英语”的第一卷的语法呈现在“形式摩尔 - 使用”的三个维度中非常平衡,这有利于教师在提出语法点时充分显示语法结构的表达形式,基本含义和务实的功能。但是,在练习期间,英语版的“英语”没有组织活动,以指导学生注意意义的维度。仅关注形式和用法是有偏见的,因此它未能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牛津英语(上海版)”在语法实践中经受了对时代的考验,并且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ii)启示
对于教科书“牛津英语(上海版)”,老师在使用教科书时需要补充和改变涉及的一些维度。在语法演示过程中,教科书的含义维度占低比例的含义,这要求教师围绕教学中语法结构的基本含义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提供示例和生动的插图,指导学生思考语法结构的基本语义和语法功能,并实现三级语法语法的平衡。
对于语法演示部分的上半年的教科书“英语”,更好地意识到了语法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书时应仔细学习,并探索“形式摩尔使用”综合思想的设计;在实践部分,由于缺乏意义维度,在输出语法时可能会鄙视学生,这会影响实际使用中表达含义的准确性。此外,跳过含义维度并直接进入使用维度也可能会给活动的实际操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练习中补充语法的含义,并在教科书实践的基础上添加围绕语法结构的含义添加一些练习,以便学生可以在实际交流中适当使用这种语法结构。
6。结论
拉尔森·弗里曼(Larson Freeman)的三维语法理论指出了传统语法教学的缺点,并将新鲜的血液注入语法教学。本文以“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表单摩金使用”的综合教学作为评估标准,并比较了两个教科书的语法呈现和实践链接,并计算出在形式,含义和用法的三个维度中,在两个维度上的两个教科书的语法内容比例。一般而言,上海教育版的第一卷中的“英语”的第一卷更好地实现了“表格融合使用”的三个维度的平衡,而“牛津英语(上海版)的第一卷”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尽管教科书是静态的,但教学是动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崇拜教科书,并且受教科书的约束。他们应该从多个教科书和教学辅助工具中学习,从彼此的优势中学习,将它们整合到原始教科书的缺点中,并成为控制教科书的“大师”。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准确地表达语言,而且还应有效地使用语言。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是否可以清楚地了解三维语法理论的丰富含义,以及他们是否具有转换和发展教科书的创新能力。
参考
[1]larsen-Freeman,D。由Dong Qi翻译。教学语言:从语法到语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林小兰,他安宁。在新旧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语法零件比较[J]。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学),2006年(1)。
[4] Wu Zhenzhen。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高中英语教科书语法部分的比较研究[D]。湖南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Zhu Zhiyi。牛津上海初中英语教科书的语法部分的内容分析[D]。东中国师范大学,2016年。
在三维语法理论的背景下,在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对语法部分的比较分析
陶叶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拥护者,应该从英语教学中的“形式,含义和使用”的维度中教授语法知识。教科书是英语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具有强大的研究价值。这项研究试图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并比较两本教科书,即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和高中英语(上海教育出版社版),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角度来看。
作者发现,牛津英语高中(上海版)中语法演示的含义维度相对较低,而语法练习的三个维度则更加平衡。至于高中英语(上海教育出版社版),语法演示的三个维度更加平衡,但缺少语法练习的含义维度。总之,这两本教科书具有自己的优势和障碍。老师应该灵活使用它们并合理地改变它们。
关键词:三维语法理论;教科书分析;语法教学
(本文最初发表在“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研究”第3期,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