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报考条件及奖助学金详解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11-27 18:27:32

本文为您整理了202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主要包括招生计划、申请条件、考试时间、收费标准、奖助学金等信息,以下是详细信息,供您参考。

商务英语考试时间安排_商务英语考试安排_商务英语考试时间管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硕士学位招生简章

(本手册条款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告为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重点高水平大学。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学研究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791人(截至2024年5月7日),博士生、硕士生5907人,外国留学生576人,成人本科生、进修生、见习生10000余人。

学校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第一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学校现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专业学位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其中交叉学科1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多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强强联合”升级计划重点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以培养高素质世界公民为使命,努力推动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卓越品质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技能、创新能力和责任精神。学校研究生教育打造“5+1+更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5个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个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培养计划+“多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五位一体”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OECD人才培养项目”和“高端口译人才培养项目”等5个,国际组织储备项目3个,“欧洲文化研究项目”国家和地区1个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和1个“粤东粤西北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项目;“多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小语种+会计”、 2021年开设“多语种+国际传播”、“多语种+国际汉语教育”、“小语种+法律”、“多语种+比较思维”、“政治教育研究”、“多语种+社会工作”等创新课程。 2022年,学校还分别被教育部、司法部入选首批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单位。五年来,已有14名研究生正式加入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等重要国际组织,名列前茅国内类似机构。

一、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和学习方式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详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专业目录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中包含推荐生。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公布的实际招生人数为准。拟录取学生人数以推荐生系统最终确定的学生人数为准。可能会有调整。

(二)学制及学习方法:

招生专业按毕业时授予的学位类型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历: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专业学位:学制2年或3年,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我校2025年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均为专业学位,即:工商管理、审计、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在职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二、申请条件

(一)报考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行良好,遵守法律法规。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术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院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和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可于开学年9月1日前毕业。入学年份。申请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二)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的人员。

(三)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位2年(自毕业起至入学当年9月1日之前,下同)或2年以上,并有能力完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培养目标对考生规定的具体学历要求的,可以报考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考试。

(四)已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员。

申请攻读研究生的,须征得培养机构同意后方可注册。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报考法学硕士(非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第(一)项要求。

(2)您之前学习的专业不是法律专业。

2.报考法学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第(一)项要求。

(2)原就读专业为法学(已取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者可申请)。

3.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学硕士学位中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申请条件(1)中1.2.3的要求。

或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相关考试招生政策也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

4、报考除法学硕士(非法学)、法学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以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须符合(一)条件;会计专业语言+会计创新班(03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专业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创新班(04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多语种+国际汉语教育(02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多语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5研究方向)和法学(非法律)专业小语种+法学(05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专业“多语种+社会工作”( 02研究方向),申请者需主修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创新班单独划出复试分数线(不低于国家线)。

请考生认真阅读招生目录、简章等申请要求,仔细核对申请资格,正确选择专业或研究方向。若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而无法网上确认、参加考试(含初试、复试)或被录取,后果如下:由考生本人负责。

5、符合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登录“国家推荐考试-研究生免试(含初试、转学)信息公开与管理服务系统”(网址:)填写申请表并参加推荐免试考试。复试。在规定期限内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荐生,不再保留其推荐资格。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保送生不得报名当年硕士招生,否则取消其资格。

3. 注册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并网上确认。逾期报名的,不再重新报名。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到点;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及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协调安排报名地点,答复考生询问、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网络技术服务注册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质量发展中心办理。

报名中心工作人员发现考生伪造证件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登记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共网站地址:http://,教育网:,以下简称“研究生招生网”)浏览申请须知,并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指示,按照报名点和招生单位网上公告进行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以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写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报名信息截止后不得修改。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写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考试结束且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考试成绩要求后,考生可通过“考研招聘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独立并行填写多项调整申请。 。

4、考生应如实填写学习状况,并按要求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须如实填写所受到的奖励和处分,特别是在普通、成人高考、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等国家教育考试中因违纪、作弊受到的处分考试。对弄虚作假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法行为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法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审核结果将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后三天内反馈。考生可以随时在线查询学历(学籍)验证结果。考生还可以在报到前或报到过程中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自己的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验证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在网上确认时将认证报告提交考试中心核实。

7、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关爱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就业情况。申请中心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进行复试(含调整)前的审核。

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审计。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关怀或积分政策。

八、申请“退役大学生军人”专项硕士学位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入伍退出现役的在校大学生,并符合硕士研究生申请条件(“大学生”是指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含高职院校)、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在校学生、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新生,以及在校毕业生、在校学生、新生普通本科、成人专科(高职)院校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写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写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函》和《退出现役证明》供招生单位审核。

申请特殊项目的考生将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和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九、残疾考生在考试期间如需要考试机构提供合理的考试便利服务,应在报名阶段与报考地点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沟通,提前做好安排。

10、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名条件和相关政策要求填写报名表。考生因不符合报名条件和相关政策要求而无法网上确认、参加考试(含初试、复试)或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11、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按要求提供真实材料。因网上报名信息错误或虚假而导致考生无法参加考试、复试或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12、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应定期查看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网站、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工作。

13、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全国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名组织情况确定并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申请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积极配合报名中心,并根据核查工作要求提交相关补充材料。

3.自学考试和在线教育本科生在入学当年9月1日之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须出具当年颁发该文凭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在线教育大学出具的相关证明。在线申请。注册和在线确认程序。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核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时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供核验。

5、所有考生应仔细核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应聘者确认后不再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应按照报名地点的规定配合收集个人影像及其他相关电子信息。

商务英语考试时间管理_商务英语考试安排_商务英语考试时间安排

7、考生应在考前十天左右使用网上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燕赵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入场券》采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面使用时不得涂改、书写。考生须携带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4. 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日期为准。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未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不予承认。

(三)预审科目及考试方法:

1、初试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商务课程一、商务课程二四个单元组成。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审计等专业硕士学位。

初试有两个科目,即综合管理能力(满分200分)和外语(满分100分)。它们都是国家统一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相关机构委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目由学校自行设置,在复试中进行。

3、初试为笔试。

(四)预考地点:考场安排在考生网上选择的报名点。

(五)复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考生要自觉树立遵守纪律、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时,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的考场规则和考生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工作完成前,不得公开、传播复试题目内容及其他相关信息。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研究生考试报名过程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处理。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5. 体检

考生被录取后,由招生单位组织考生体检。

6. 入场

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寻求定向就业的硕士生在入学前应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申请硕士学位及所在单位出现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考生无法重考或因此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并经招生单位批准,可保留其入学资格,并按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七、就业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具有鲜明国际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贯彻“全员、全流程、全方面”的“三全”工作理念,积极构建系统化顶层设计、多元化岗位拓展、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精准就业服务、数字化就业“六化”工作体系。就业信息智能化,一体化协作联动。我校所有毕业生均保持毕业去向。高就业率、高就业水平、高就业满意度的“三高”局面。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省教育厅颁发的“创业示范单位”。 ”等荣誉称号,并被教育部授予“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大学”,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大学。

硕士生的就业选择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硕士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照本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八、学费、奖助学金、住宿条件及训练场地

(一)学费标准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非定向生8000元/年;定向生12000元/年。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如下:

2025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统计表

专业学位类别

学习年限(年)

收费标准(元)

评论

法律

2 法律(法律)/3 法律(非法律)

18,000(元/生·学年)(法律方向)/22,000(元/生·学年)(涉外法律人才、涉外律师、国际仲裁及小语种+法律方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国际汉语教育

22500(元/生·学年)

翻译

35000(元/生·学年)

商业管理

35000(元/生·学年)

国际业务

22500(元/生·学年)

新闻与传播

22500(元/生·学年)

会计

2/3(小语种方向)

35,000(元/生·学年)/30,000(元/生·学年)(小语种)

金融

35000(元/生·学年)

社会工作

14500(元/生·学年)

应用心理学

22500(元/生·学年)

应用统计学

22000(元/生·学年)

22500(元/生·学年)

审计

22500(元/生·学年)

学科教学(中文)

18000(元/生·学年)

学科教学(英语)

22000(元/生·学年)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商务英语考试时间安排_商务英语考试安排_商务英语考试时间管理

22000(元/生·学年)

学科教学(数学)

22000(元/生·学年)

音乐

32000(元/生·学年)

设计

32000(元/生·学年)

公共行政

22000(元/生·学年)

数字经济

22500(元/生·学年)

保险

22500(元/生·学年)

国际事务

22500(元/生·学年)

商业管理

76000(元/生·学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审计

56000(元/生·学年)

教育管理

25000(元/生·学年)

公共行政

29000(元/生·学年)

(二)奖学金、助学金

为鼓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探索、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励为主、社会补贴为辅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并辅之以学校补贴。它基本上是多层次、广泛的。渠道多,激励高。

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类型

掌握

国家奖学金

20000元/人·年

学术奖学金

不低于1万元/人·年(特等奖)

不低于5000元/人·年(一等奖)

不低于3000元/人·年(二等奖)

国家奖学金

不低于6000元/人·年

“三助一助”津贴

最低6000元/年

国家助学贷款

最高2万元/年

临时困难津贴

最高3000元/年

研究生创新奖

最高6万元

研究生研究与创新项目资助

最高6000元

国际学术会议资助

最高9000元

短期出国留学资助

资助标准上限参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当年制定的最新资助标准。

研究生出国留学奖学金

最高2万元

评论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研究生学术奖学金覆盖比例和奖励金额每年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2、目前已制定的“三助一助”岗位是针对研究生管理助理的。补助标准为600元/月,按一学年(共两个学期,10个月)发放。

(具体以学校实际出具的文件为准)

(三)住宿情况

根据宿舍房数和住宿条件,1300-2200元/人·年。

(四)培训举办校区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中心广州。拥有4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北校区位于广州白云山北麓,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大朗,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

1.白云山校区(白云区):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商学院(MBA)、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学院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院、国际学院治理创新。

2.大学城校区(大学城):经济贸易学院、商学院(除MBA以外的其他专业)、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学院。

由于学院调整、搬迁、培训、实习等原因,培训所在的具体学院或校区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以培训单位安排为准。

九、其他事项

上述条款如有变更,以教育部公告为准。

地址:英语口语培训-在线英语教育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大声说英语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2048672号    网站地图